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玫瑰星云还没升起,华盛顿城笼罩在暮色之中。
这时,宽而长的摩尔街上看不到人影,东头詹金斯山国会大厦高耸的圆顶反射着最后一抹天光,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最西端的华盛顿纪念碑白色的尖顶指着刚刚出现的两颗星星,显得孤独而怪异。
摩尔街旁的那些白色的建筑物:圆形的杰佛逊纪念堂、巨大的林肯纪念堂、国立美术馆和史密斯学会的一些博物馆,都没有多少灯光。
倒影池中的喷泉已经停了,一潭没有一丝波纹的水反射着暗淡的天光。
这座由白色的欧洲古典建筑组成的城市像一片荒废了的古希腊遗址。
好像要驱散这种笼罩着整座城市的夜色和寂静,白宫灯火辉煌,乐声喧响,东门和北门外停满了插着各国国旗的小汽车。
这是总统为各国孩子首脑举行的宴会,这些小首脑是为参加超新星纪元首届联合国大会而到美国来的。
宴会原打算在西边的国宴厅举行,但那里地方太小,只能容纳一百多人,而这次赴宴的多达二百三十人左右,只好改在白宫最大的房间东厅了。
三盏1902年安装的巨型波西米亚式水晶枝形吊灯,悬在装饰辉煌的灰泥天花板上,照着这曾举行过亚伯拉罕·林肯葬礼的地方。
在这以白色和金色为基调的大厅中,二百多个身着高级晚礼服的孩子都已到齐,他们有的聚成一堆谈笑,有的站在涂以白色瓷釉的木镶板墙壁前,欣赏着上面十二个精美浮雕。
这些浮雕是1902年白宫装修时皮奇里利兄弟雕琢的,在那里已镶了一百来年,现在看来好像就是等着给这些孩子们看的,因为上面表现的都是伊索寓言故事。
剩下的孩子都挤在落地长窗前的一架斯坦威大钢琴前(那钢琴最引人注目的是三条粗大的美洲鹰柱腿),听白宫办公室主任——一个叫贝纳的漂亮的金发女孩儿弹《啤酒桶波尔卡》。
所有的孩子都装着不去注意大厅中的宴会长桌,桌上摆满了令人垂涎的食品:既有豪华的法国大菜,如姜汁牛排、葡萄酒蒸蜗牛,也有地道的西部牛仔午餐,烤蚕豆、浓汁猪排和核桃馅饼等。
军乐队突然奏起了《美丽的亚美利加》,所有的小客人都停止了谈话,向门口转过身来。
超新星纪元第一任美国总统赫尔曼·戴维、国务卿切斯特·沃恩,以及其他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走了进来。
所有的目光都焦聚在小总统身上。
每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处有魅力的地方,有的是眼睛,有的是额头,有的是嘴巴……如果把一万个孩子身上最出色的部位分离出来,用这些部位组成一个孩子,那就是赫尔曼·戴维了。
这个男孩子外形实在是太完美了,以至于使孩子们觉得他的来历很神秘,怀疑他是不是某架闪光的外星飞船带来的小超人。
其实,戴维不但是人类的娘胎所生,而且也并无什么悠久而高贵的血统。
他的父系虽算苏格兰血统,但别说像富兰克林·罗斯福那样一直上溯到征服者英王威廉一世,就是到独立战争以前都搞不清了;至于母亲,只是二次大战结束时一个非法入境的波兰移民。
最使孩子们失望的是,戴维九岁以前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传奇经历。
他的家庭平平常常,父亲是一个洗涤品推销员,从来没有过约翰·肯尼迪的爸爸对儿子的那种期望;母亲是一个广告画师,从来没有过林肯的母亲对儿子的那种教诲。
他的家人对社会政治活动漠不关心,据查戴维的父亲只参加过一次总统选举投票,还是以扔硬币的方式决定投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候选人的票。
至于戴维的童年经历,实在找不出什么可提的来。
他学校各科的成绩大部分是B,喜欢玩橄榄球和棒球,但没一样玩到校替补队员的水平。
小记者们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查出他在三年级时曾担任过一个学期的教导生(注:西方学校中在高年级里选出的学生,负责在课外活动中辅导低年级),可校方没有给他记下任何评语。
但戴维像所有美国孩子一样,平时自由自在漫无边际地挥霍童年时光,却时时睁大第三只眼,瞄着那很少见但仍可能会出现的机遇。
一旦瞄到了,就会紧紧咬住不放。
当超新星在太空中出现时,戴维十二岁,他的机遇终于来了。
听到了总统发布的灾情报告后,戴维立刻意识到历史已向他伸出手来。
模拟国家中的竞争是残酷的,他险些把命丢了,但凭着自己突然爆发出来的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魄力,他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就在爬上权力顶峰之际,戴维的心中蒙上了一个阴影,这就是切斯特·沃恩。
第一次看到沃恩的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倒吸一口冷气,然后赶快把眼睛移开。
沃恩外表看上去正好是戴维的对立面,他首先是惊人的瘦,脖子是一根细棍,细得很难让人相信能支撑得住他那大得不成比例的头,他的双手简直就是包着皮的骨头枝。
但他看上去并不像非洲旱区饥饿中的孩子,同那些孩子的区别就是他皮肤很白,白得吓人,以至于有孩子把他称为“小僵尸”。
那白色的皮肤看起来像是透明的,细细的网状血管在皮肤下面显露出来,在那大大的前额上露得最清楚,使他看起来多少有些异类的感觉。
沃恩的另一特点就是面孔很苍老,有许多皱纹,如果在大人时代真无法判断他的真实年龄,他多半要被当成上了年纪的侏儒。
当戴维走进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站在处于弥留之际的总统和最高法院大法官面前,把一只手放在办公室桌上的圣经上,宣誓并接受任命时,他第一次见到了沃恩。
那时沃恩远远地站在国旗下,背对着他们沉默不语,对这面正在发生的历史性的一幕毫无兴趣。
宣誓完毕后,总统给他们俩做了介绍。
“这是切斯特·沃恩,国务卿;这是赫尔曼·戴维,合众国总统。
” 戴维伸出手去,但又放了下来,因为沃恩没有动,仍背他而立。
最让他奇怪的事是,当他要向沃恩打招呼时,总统竟抬起一只手轻轻地制止了他,就像一个仆人怕打扰一个他深深尊敬的主人专心思考而制止一名冒失来访者那样。
过了好几秒钟,沃恩才慢慢转过头来。
“这是赫尔曼·戴维,我想你以前认识他的。
”总统又重复了一遍,听那口气,看那神情,仿佛得重病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个古怪孩子。
沃恩转过身来时,眼睛仍看着别的地方,只是总统话音落后,才正眼看了戴维一下,然后,没有任何表示,甚至连头都没微微点一下,就又转过身去背他而立了。
就是在刚才,戴维第一次看到了切斯特·沃恩的眼睛。
那双眼睛有很深的眼窝,也有很重的眉毛,这使眼睛完全隐没于黑暗之中,就像深山中两个阴冷的水潭,谁也不知里面藏着什么可怕的活物。
即使是这样,戴维仍能感到沃恩的目光,那目光就像那两个深水潭中伸出的一双湿乎乎凉冰冰的怪手,一下卡住他的脖子,令他喘不过气来。
当沃恩转过身去后,他那双深藏的眼睛反射了一下日光灯的光芒,那一瞬间戴维看到了两团冷光的爆炸…… 戴维有一种对于权力的第六感。
作为国务卿的沃恩比作为总统的他先到了椭圆办公室,以及办公室中所发生的虽然细微但仍没有逃过戴维眼睛的一切,使他有些不安。
最使他耿耿于怀的是,沃恩拥有组织内阁的绝对权力。
尽管宪法中规定了国务卿的这种权力,但过去的国务卿却是由现任总统而不是前总统指定的。
另外,前总统反复强调国务卿的这项权力,戴维总觉得有些不正常。
在进入白宫后,戴维尽可能避免同沃恩直接接触,好在后者大部分时间呆在詹金斯山上的国会大厦中,他们的联系大部分通过电话进行。
亚伯拉罕·林肯在不肯任命一个人时曾这样说明他的理由:“我不喜欢他的样子。
”当别人反驳说一个人是不能为自己的样子负责时,林肯说:“不,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以后就应该为他的样子负责。
”虽然沃恩年仅十三岁,但戴维仍觉得他应该为自己的样子负责。
对沃恩的经历他知道得不多,其实谁都知道得不多,这在美国是不正常的:大人们在的时候,每一个高层领导者的经历都被选民背得滚瓜烂熟。
白宫和国会中以前认识沃恩的孩子很少,戴维只是听联邦储蓄委员会主席谈起过他,那个女孩儿告诉戴维,她父亲曾带那个怪孩子去过她家。
她父亲是哈佛大学的教授,父亲告诉她沃恩是一个在社会学和史学方面智力超常的孩子。
这很使戴维费解,神童他见过不少,听说过的更多,他有好几个获得威斯汀豪斯奖学金的朋友,但那全部是在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他从未听说过社会学和史学方面的神童。
社会学同自然科学不一样,仅凭智力在这个领域中并不能有所建树,社会学需要研究它的人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对现实社会全角度的深刻观察;史学也一样,没有现实社会生活经验的孩子,很难对历史有一个立体感,而这种立体感正是一个史学研究者所不可少的。
而这些需要时间和经历才能得到的东西,沃恩怎么会有呢? 但戴维毕竟是一个务实的孩子,他知道,同国务卿的关系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他决定克制住自己的厌恶和恐惧(后一种感觉是他不愿承认的),到沃恩的住处去看他一次。
他知道沃恩全天都把自己埋在文件和书籍中,除了万不得已很少开口说话,也没有任何朋友。
他在夜里也在自己的办公室中看书,回去很晚,所以戴维十点以后才去。
沃恩的住处在第16街北段,这里是华盛顿特区的最北端,这个地区叫黄金海岸和谢泼德公园。
这里过去一度是犹太人的居住区,后来居住的多是在政府和律师事务所做事的黑人中产阶级。
在快到华盛顿下城的地方,有一大片未经装修的公寓大楼,这里是华盛顿被遗忘的角落之一,虽不像东南面的安纳柯斯蒂亚那么贫穷破旧,但大人时代的犯罪率和毒品买卖也不少。
沃恩就在这里的一幢公寓大楼里。
戴维的敲门声换来了沃恩一句冰冷的话:“门开着。
”他小心地推开门,好像看到了一个旧书贮藏室。
在一个暗淡的白炽灯的光亮下,到处是书,但没有任何书架,其他的东西,像桌子椅子之类都没有,书都乱堆在地上,把地板全盖住了。
这里甚至连床都没有,只有一条毛毯铺在一堆稍加平整的书上。
戴维走不进去,地上的书使他没法下脚。
他远远地看了看那些书,除英文书籍外,勉强看出还有许多法文和德文著作,甚至有破旧的拉丁文著作。
他正好踏住的一本书是西塞罗的《罗马史》,往前点是《君主论》,作者名被另一本书盖住了,那本书是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
还有让·雅克·塞尔旺的《世界面临挑战》、T·N·杜伊的《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小阿瑟·施莱辛的《民主党史》、康德的《判断力批判》、K·N·斯皮琴科的《政治和军事地理学》、亨利·基辛格的《选择的必要》…… 沃恩刚才是坐在一堆书上,戴维推门时他站了起来并向门口走来。
戴维看到他把一个透明的东西从左臂上拔下来,那是一支细小的注射器,沃恩似乎并不在乎被总统看见,他站在戴维面前时右手仍拿着那支注射器。
“你吸毒?”戴维问。
沃恩不说话,只是看着他,那双眼睛中伸出的无形怪手又向戴维伸过来。
戴维有些害怕,他向四周看看,希望有个人,但这幢楼中空荡荡的,大人们不在后这样的空楼有很多。
“我知道你不喜欢我,但你必须容忍我。
”沃恩说。
“容忍一个吸毒的国务卿?” “是的。
” “为什么?” “为美国。
” 在沃恩那达斯·瓦德式的眼睛逼视下,戴维屈服了。
他叹了口气,把目光移向别处,结束了同沃恩的对视。
“我请你吃饭。
”戴维说。
“去白宫?” “是的。
” 沃恩点了点头,向外做了个手式,两个人向楼下走去。
在沃恩关上房门之前,戴维最后向里面看了一眼,发现里面除了书和那条毛毯外,还有一个大得出奇的地球仪,那东西放在门这边的墙角,所以戴维刚才没有看见。
它比沃恩还高,地球仪的支架是两个雕刻精美的希腊女神,一个是战神和智慧之神雅典娜,一个是能预言未来的卡桑德拉,她们共同举着那个大大的地球。
总统和国务卿在白宫红厅中共进晚餐,这里是白宫的四大会客厅之一,原来是第一夫人用于接待来宾和举行小型宴会的地方。
幽暗的灯光照着四壁绣有金黄色旋涡状图案的榴红色斜纹织锦缎,加上那个哥特式红木书橱和壁炉架上的两个十八世纪的烛台,使这里显得古老而神秘。
两个孩子坐在壁炉对面的那张大理石台面小圆桌旁吃饭。
这是白宫收藏物中最精美的家具,用红木和各种果树制成,桌面镶着一块洁白的大理石,镀金的青铜女人头像俯视着桌上那瓶苏格兰威士忌。
沃恩很少吃饭,只是喝酒,他很快地喝完一杯又一杯,不到十分钟,那瓶酒几乎空了。
戴维只好又拿出两瓶,沃恩仍以同样的速度喝着,酒精对他似乎不起作用。
“能说说你的爸爸妈妈吗?”戴维小心地问。
“我没见过他们。
”沃恩冷冷地回答。
“那你……从哪儿来?” “赫文岛。
” 两人再也没说话,沉默地喝着吃着。
戴维猛然回味起沃恩后一句回答,打了一个寒战。
赫文岛是纽约附近的一个小岛,那里有一个可怕的婴儿坟场,那些被吸毒的母亲抛弃了的私生子的尸体都集中在那里。
“你难道是说……”他问沃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唯一能力,就是能分辨出谁是隐藏的日本人,其他的都不太懂…………... /
他,是一名被判处死刑的精英特工,在他临刑的那一刻,命运眷顾了他的生命,一项绝密任务,让他得到一次以命换命的机会。当这名有着不良血液的精锐混迹在国际大都会中,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不再是特工身份的他,一切都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到酸 /
十八岁那年,黄皮子寻仇,全村男女老少横尸荒野,自此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血池里究竟有什么? 朝天棺葬的谁? 黄金棺又是哪位达官显贵的归处? 槐木棺内的大人物,有何来历? 避天棺是否真的可以令人长生? 我叫叶鞘,师承抬棺人 /
【女强】+【医术】+【双洁】夫君不能人道,竟跟恶婆婆恶毒设计把她丢给乞丐!她受尽屈辱,夫君却高中状元治好了病转头害她沉塘而死!重生归来,她反手将恶婆婆丢给乞丐让其身败名裂,揭穿人渣夫君天阉之事让他无颜见人,还彻底断了人渣的为官之路! 虐渣虐得正起劲,突然跑出个郡主想抢她夫君,还屡次恶意加害她!她转身用逆天医术救了权倾朝野年纪轻轻的摄政王,直接成为郡主她嫡母! 新婚夜,摄政王轻拥她,嗓音低沉/
罗莉有三好,柔体、清音、易推倒。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罗莉控。 整个世界即将沉入最深的黑暗之中,而一个无赖少年,却凭着他的无赖本性推倒了一个个罗莉还有御姐,熟女。 美丽的公主,柔软的女骑士,治愈系的小女孩,性格别扭的死灵女法师 是的,本书的作者是个罗莉控。 但是兼爱才是王道。 /
1. 沈晗霜姿容昳丽,进退有度,所求只是觅得良婿度过平淡的一生。 可嫁给平南王世子祝隐洲后,她才知他本有心上人,但那人已成了太子妃,是未来的皇后。 沈晗霜只是他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世上许多夫妻之间也并无情爱,只因合适与习惯也可以相安无事地度过余生。 沈晗霜不愿费心强求更多,更不会再把祝隐洲某些时刻的不知节制当成他动情的证据。 所以发现自己已情根深种时,沈晗霜把心思藏得很好。她继续做祝隐洲温/